- UID
- 10407
- 精华
- 1
- 冰点
- 2387
- 阅读权限
- 255
- 主题
- 1554
- 回帖
- 108068
- 在线时间
- 135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0
- 最后登录
- 2025-10-8
签到天数: 386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管理员
     
- 回帖
- 108068
- 雪点
- 23595
- 阅读权限
- 255
- 在线时间
- 135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0
- 最后登录
- 2025-10-8
|
不要以為所有野到是政府攪出來
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是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一項政策。董建華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這項政策的推出,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使香港樓價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業在5年多的時間內貶值70%,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香港經濟一片蕭條.
自《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鄧小平承諾香港五十年不變,香港前景明朗化,經濟穩步上揚。但另一方面,《中英聯合聲明》限制了香港每年賣地數量,以免殖民地政府在主權移交前把香港最重要的土地資源賣光,然後把財政儲備帶走。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對房地產的需求因經濟持續上揚而有增無減,但是香港土地供應未有能夠增加,造成1990年代的泡沫經濟,地產、股市都屢創新高,香港經濟一片繁榮,很多人透過炒賣股票和地產而致富,金融業和地產業成為香港經濟重要支柱。據統計,香港的整體樓價在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高峰期,3年零10個月之間上升了68%
在高峰時期,一般中檔私人住宅每平方呎要大約7000至8000港元,如果有海景或是高層單位則價格更高,一般中產人士需要持續工作直到退休後才可完成供款。樓價的持續上揚使中下階層難以自置物業,即使是租住物業,租金也連年上升。在1997年的高峰期,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樓。市面開始出現聲音,要求政府壓抑樓價的升勢,但當時的香港政府礙於中英聯合聲明的土地供應限制條款,未能增加供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