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iTungChu 于 2020-8-16 07:26 编辑
中文名稱:中國通史
粵語主持:潘蔚林
粵語旁述:李德成
片長:47分鐘
類型:中國歷史、紀錄綜藝
地區:中國大陸 CCTV電影頻道+大台後期製作
語言:粤語
集数:(全99集,原版有100集)
档案格式:MKV->RAR 720P
字 幕:繁中、簡中
錄影製作:法林明哥錄影@waitungchu壓製^^
存放空間:百度雲
簡介:
首播日期:2018.1.20
紀錄片《中國通史》,以豐富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充分吸收當代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研究成果,有條不紊地展現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基礎上,如何創造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全集內容上溯至中華猿人的起源、遠古邦國時代,下及近代甲午之戰、辛亥革命,至帝制結束而止。數千年華夏歷史,盡攬其中。
第1集
播出日期:2018.1.20 (六)
中國人究竟從哪裡來?有學說認為,大約在五萬年前,一些已會造石器、會生火的智人,從非洲出發,繁衍到世界各地。不過內地專家指出,廣西崇左人,是中國古人類繁衍的後代。又湖南許昌人,更是「中歐混血兒」!這一集探尋中華先祖的起源。
第2集
播出日期:2018.1.21 (日)
中國以農立國,「五穀」是自古以來主要的糧食,包括穀子、糜子、稻穀、大豆和小麥。南方普遍種植水稻,江西仙人洞遺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找到,距今一萬兩千年,栽培稻腐爛後的物質,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遺留下來的物質。這一集帶大家看看遠古農業的狀況。
第3集
播出日期:2018.1.27 (六)
1921年,農商部礦政司在仰韶村發掘出大批的磨製石器,骨器和陶器,當中精美的彩陶,在中國的文獻裡竟然沒有任何記載。依據考古慣例,該文化被命名為仰韶文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第一個被正式命名的遠古文化體系,標誌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這一集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第4集
播出日期:2018.1.28 (日)
有一種說法指,華夏民族萌芽於「三皇五帝」,中原是唯一的起源,其他的蠻夷部族都是落後,無文化的。不過近年考古發現,在公元前二三千年,中華文明的開端時期,曾經歷過一段邦國文明,遍地開花的時期。黃帝與堯舜,有可能是同時共存的兩個部落。這一集帶大家看看遠古的邦國時代。
第5集
播出日期:2018.2.3 (六)
考古學家形容,在文字出現之前,歷史像傳說一樣難以求證。近年出土一些夏朝陶器,上面刻有很難解讀的符號,叫做「陶文」。但更有趣的是,在今日貴州的水族,他們的文字叫做「水書」,當中部分文字,竟然與這些「陶文」符號完全相同。這個發現,是否能解開遠古歷史的疑團呢?
第6集
播出日期:2018.2.4 (日)
殷墟被譽為國內,上世紀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出土大量刻有甲骨文的文物,又有青銅器及玉器。不過殷墟只是記錄下,商王朝後期的情況,在立國之初,商湯滅夏的時候,並不是定都在殷,而是商丘。由商丘經過多次遷都,才去到殷,當中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第7集
播出日期:2018.2.10 (六)
公元1899年,晚清翰林院編修、金石學家王懿榮染上痢疾,醫生為他開了一道處方,上面有一味中藥叫做「龍骨」。在當時,「龍骨」只是一味不值錢的藥材,是陳年的龜甲或獸骨,出現在藥店裡,從未引起學者關注。當王懿榮按照藥方將「龍骨」購回家後,突然發現「龍骨」上,刻著一種從未見過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還要古老。經研究,王懿榮鑑定龍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這一集探尋商代文明起源。
第8集
播出日期:2018.2.11 (日)
殷商統治中國接近六百年,社會發達,但偏偏被一個細小的部落「周」推翻。在《詩經?大雅》內幾首詩歌,就為周人的行徑交出了一套解說。詩歌說,商王無道,令到民不聊生,就算當初商王得到天命,但失了民心,也會滅亡,透過詩歌,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德治概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五萬伐紂大軍,陳兵牧野,與商軍擺開了決戰的陣勢,武王登台揮軍做決戰前的誓師,這一集帶大家看看武王克商的一段歷史。
第9集
播出日期:2018.2.17 (六)
時至今日,不少鄉村、宗祠,仍保存著家譜。在祖堂內有最大權的,就是「長子嫡孫」。三千年前,周公所創的宗法制度,簡言之即是「長子繼承制」,由天子到平民百姓都是一樣。皇帝駕崩傳給誰人?傳給長子嫡孫,傳男不傳女。如此類推,層層遞降,不是「長子嫡孫」的,最終只好做平民百姓了。這套宗法制度,將帝制與家族宗親關係,串連在一起,對父母要孝順,對皇帝要忠心,人人都有清晰的名分及責任。這一集帶大家看看周公攝政。
第10集
播出日期:2018.2.18 (日)
周人建國,以分封諸侯的方法固鞏勢力,不過亦埋下衰落的種子。諸侯,在自己的領地中叫做「封君」,有經濟實力,獨立的行政權力,甚至擁有自己的軍隊。諸侯的實力增加,自然會產生離心。文物記載,西周中期,諸侯貴族之間,開始有私下交換土地的現象,顯示連地都不受王室控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周王朝最終因為分封制度,敗壞瓦解,帶來諸侯割據的春秋、戰國時代,陷入超過五百年的分裂局面。這集探尋周王室的衰落。
第11集
播出日期:2018.2.24 (六)
周朝歷時約八百年,是中國最長的朝代,但當中超過一半時間,是陷於大分裂,即是「春秋」及「戰國」時期。春秋是諸侯國爭做霸主的年代,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主持諸侯國的會盟,連周王室也派人來參加,確立了他天下共主地位。三百年的春秋時期,整個政治環境也變了,齊桓公堅持向周王室下拜,不會僭越周禮。但後來周天子權威盡失,列強只以軍事角力定勝負,弱肉強食。這一集帶大家看看春秋爭霸的歷史。
第12集
播出日期:2018.2.25 (日)
公元前497年,在魯國不得志的孔子,懷著一個重建東周的抱負,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宦遊生涯。這期間,他到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和楚國。漂流在外十四年後,六十八歲的孔子重新回到了魯國。政治上的失意,老年的來臨,使他斷絕了仕進的想法。從此,他專注於教育活動,作為中國歷史上興辦私學的第一人,並使學術民眾化。這一集帶大家看看孔子的歷史。
第13集
播出日期:2018.3.3 (六)
戰國弱肉強食,列國為要快速壯大,爭相變法圖強。變法的浪潮由魏國的李悝開始,制定第一部有系統的法典,主張用嚴刑約束百姓,又利用戶籍制加強農業生產,令魏國一時稱霸。列強見魏國變法有成果,於是爭相仿效,之後有趙國的魯仲連,楚國的吳起,齊國的鄒忌,韓國的申不害,當然還有最有名的商鞅變法,令秦的國力大幅提升,走上日後統一群雄的道路。
第14集
播出日期:2018.3.4 (日)
戰國,是講求武力的年代,列國的武器推陳出新。譬如韓的弓弩最聞名,可以射到六百步之外;齊國造的甲胄就最堅固;越國鑄劍的技術最精良。馬,也是重要的「武器」,趙及秦因為產馬,於是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組成令對手聞風喪膽的騎兵部隊。不過無論有幾強的兵力都好,懂得戰術才能屢戰屢勝,《孫子兵法》就是當中的寶鑑。
第15集
播出日期:2018.3.10 (六)
戰國時期,政治上群雄並起,在學術思想上也是百家爭鳴,可說是「大解放」的年代,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齊國設立了「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招攬天下賢人,好像儒家的孟子及荀子、法家的申不害、縱橫家的魯仲連,還有道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的大師,都先後來到這裡。另一方面,這裡也是執政者來諮詢問政的地方,各門各派便針對管治難題出謀獻策,百花齊放。
第16集
播出日期:2018.3.11 (日)
秦在周朝時,原本只是西方的一個落後諸侯國,多年以來,中原各國都不將秦視為同類,當他們是蠻夷。不過秦地與西戎接近,生活環境嚴苛,培養出秦人尚武的性格。到秦孝公時,重用商鞅,推出著名的「商鞅變法」。秦此後依法家思想治國,變革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等多方面,國家迅速富強起來。
第17集
播出日期:2018.3.17 (六)
中華歷史要數大人物少不了這人,秦始皇嬴政。萬里長城、兵馬俑、馳道、中國最古老的運河靈渠,這些浩大的工程數之不盡。他還從制度入手,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制度,統一文字成為更簡便的隸書,當然,還有政治體制改革。他取消分封制,改行郡縣制,百官統攝在丞相之下,國家軍政大事由公卿大臣朝議,叫做「公卿制」。他又下令焚毀諸子百家古書,目的是為了打擊,反對他行新政的聲音。千秋功過,都在於一個秦始皇。
第18集
播出日期:2018.3.18 (日)
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的曲折故事。序幕由陳勝、吳廣的「揭竿起義」拉開,之後項羽迎戰秦軍,自絕後路,「破釜沉舟」;劉邦一入咸陽便與民眾「約法三章」。劉邦與項羽競逐爭王,有一場暗藏殺機的「鴻門夜宴」,席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部屬勸項羽殺劉邦。劉邦大難不死,反攻項羽,策略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雙方暫時言和,以「鴻溝」劃分為「楚河漢界」,到最後,項羽被漢軍重重包圍,陷於「四面楚歌」的絕路。
第19集
播出日期:2018.3.24 (六)
漢初恢復周朝的分封制,一方面是因為秦朝建立的郡縣制,推行時間不長,未知成效;另一方面,也因為在楚漢戰爭之中,劉邦得力於多個部下,才能打敗項羽。其中韓信是功勞最高的一個,獲封為楚王,是七個諸侯王之一。不過漢朝廷與諸侯國互相猜忌,起兵叛變的事件不斷發生。韓信最終被劉邦的妻子呂后捕殺,誅連三族。由劉邦打敗項羽建國,到漢武帝即位,才大致清除諸侯國的勢力,歷時超過五十年。
第20集
播出日期:2018.3.25 (日)
由春秋諸侯並起開始,經歷戰國互相攻伐,秦朝速亡,及至劉邦建立漢朝,經歷了五百六十多年的紛亂。到文景二帝,他們採取了「清淨無為」的政策,與民休息。文帝以仁厚見稱,多次廢除酷刑,減收賦稅,與皇后都穿簡便的裝束。景帝承繼父親的政策,進一步免除田租,減輕刑法。諸子百家中的道家,早就提出「無為而治」的主張,到文景二帝的時候,通過無為的政策達到國富民安,思想是一脈相承。
第21集
播出日期:2018.3.31 (六)
漢武帝擊退匈奴,通西域,將漢朝疆土擴大,建立龐大的帝國。他又改革經濟,將鹽鐵收為國有,向富有商人徵收重稅,並開拓財政來源,用來支撐沉重的軍事開支。但連年用兵畢竟對國家帶來壓力,到武帝末年,全國戶口減半,亦因為這樣,武帝晚年的政策作出大轉變,頒佈《輪台詔》,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下詔罪己,檢討自己的錯誤,從重賦繁役轉為輕徭薄賦。漢武帝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後世對他褒貶不一,千古一帝有功有過。
第22集
播出日期:2018.4.1 (日)
由孔子算起,儒家學說發展至今二千五百多年,近年又引起世人關注。兩漢時期,儒學成為經學,有批評認為,沾染了一些宗教色彩,譬如「陰陽災異論」,提出當天子做得不好時,會遭受天譴,災疫就是上天對天子的警告。不過孔子說過,「未知生,焉知死」,儒學是一套入世,講求實用的政治學問。漢儒又提出「三綱」、「五常」的理論,作為社會規範的倫理核心,對後來中國人的文化影響深遠。
第23集
播出日期:2018.4.7 (六)
漢初文景二帝,採用無為政策,讓國富民安,是為「文景之治」。後來漢武帝雄心立業,對外開闢疆土,對內推行鹽鐵專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不過隨之而來,卻是連連內亂,農民起義,社會瀕臨崩潰的邊緣,於是擺在接任的兩個皇帝,昭帝及宣帝面前,是一個困難的選擇,應該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抑或積極有為,改革社會?朝廷百官齊集一堂,討論施政方針,雙方爭議的焦點是鹽鐵政策,這次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鹽鐵會議」。
第24集
播出日期:2018.4.8 (日)
提到王莽,傳統史學家都會說「王莽篡漢」,他以外戚的身份攝政,《資治通鑑》更說他毒殺了漢平帝。不過王莽自立為帝,又真的想有一番新作為的。他改革農田制度,實行國有化,又提倡均產,廢除奴隸,希望針對西漢末年社會動亂,帶來新氣象。甚至有評論認為,王莽是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者,他謀朝篡位都是為了實踐心中的理想。王莽到底是盜國的奸臣,抑或是理想主義者?
第25集
播出日期:2018.4.14 (六)
東漢與西漢的轉折時期,大約是公元前、公元後的交接時間,這個轉變,亦有相當重要的標竿作用。劉秀領軍打敗赤眉,綠林及更始帝,建立東漢,是為光武帝。他不僅是軍事家,也愛好儒學,年輕時曾學習《尚書》。首要難題是如何處理擁有兵權的開國功臣,周朝是分封諸侯,西漢就先分封,然後急速削藩。劉秀則用了「退功臣」的方法,並使用了「進文吏」,即是招攬優秀的儒生,加入官僚隊伍,開創「文官治國」的先河。
第26集
播出日期:2018.4.15 (日)
早於二千年前,漢朝廷還未與歐洲各國直接接觸,但當地已有漢代絲綢製品,羅馬宮廷名流都以擁有中國絲綢為身份象徵。絲路,不單是經貿之路,也是文化之路。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後,東西方商旅絡繹不絕,沿途設置驛站,維護暢通。史籍記載,其中一個驛站,曾接待過一個由于闐國派往漢帝國的大使團,人數超過千人。不過「絲綢之路」這個概念並非中國人提出來,而是1877年由一個德國地理學家提出,真是名副其實東西交融的結果。
第27集
播出日期:2018.4.21(六)
東漢中期以來,宦官、外戚和清流派士大夫,三個陣營影響朝政。宦官,即是閹割後的男性官員,在宮中服侍皇帝與他的家人,與皇帝接觸的機會最多。外戚,指皇太后的家族親戚,若太后臨朝,她的家族便有機會把持朝政。清流派士大夫,是一批標榜正義的官僚,又稱「清議」,發揮強大的輿論壓力;這三派互相攻擊,先後造成兩次「黨錮之禍」,三方面都有人下獄及被殺。
第28集
播出日期:2018.4.22(日)
黃老學說,所謂「黃」,即是春秋時的「黃帝學派」,融合神仙家及陰陽家的思想。所謂「老」,即是老子的思想。在東漢末年,社會混亂,找不到工作的農民四處流竄,加上瘟疫爆發,一些以符水符咒醫病的民間領袖聚集成群,到處作亂,再加上讖緯迷信之說,鼓動民眾反抗政府。初時有「太平道」、「五斗米道」,漸漸演變成中國第一次,結合了宗教思想的農民起義,黃巾軍。
第29集
播出日期:2018.4.28(六)
魏、蜀、吳三國鼎立,誰勝誰負,關鍵在於誰取得荊州。荊州大概是今日湖南、湖北一帶,是一個四面受敵,無險可守的地方,但位置又四通八達,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為爭奪荊州,展開了三場大戰;官渡之戰,曹操打敗了袁紹,拉開群雄並起局面的序幕。赤壁之戰,曹操敗於劉備的「火燒連環船」。夷陵之戰,劉備又中了孫權以退為進的策略。眾多的計謀與巧合,造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30集
播出日期:2018.4.29(日)
諸葛亮在三分天下的局勢中,指揮用兵從容鎮定,連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比不上。諸葛亮治蜀,立下多項功績,譬如平定南中地區,教當地老百姓農耕技術,種茶織布。另一項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是發展蠶絲工藝,即是聞名天下的「蜀錦」。不過蜀漢的發展又不是一帆風順,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操時,與魏軍僵持不下,結果諸葛亮在軍中一病不起,含恨而終。
第31集
播出日期:2018.5.5(六)
三國中的魏,最後一個皇帝曹髦說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甘做傀儡,率領侍衛與奴僕討伐權臣司馬昭,結果被殺。吳國被西晉打敗,末代皇帝孫皓被帶到洛陽,一日晉武帝指著一個座位,對孫皓說:「我設這個座位等你,已經很久了。」孫皓針鋒相對說:「我在南方,亦設了一個座位等陛下。」成王敗寇,末代皇帝一點也不易為。
第32集
播出日期:2018.5.6(日)
從漢末開始,社會上出現一股風潮,讀書人懷抱社會責任,但又不滿當時曹氏與司馬氏家族的權鬥,於是採取一種清談,縱情山水的生活方式,叫做「魏晉風度」。當中「竹林七賢」最著名,他們飲酒彈琴,行為放浪,而嵇康更是標誌性人物。其他如「建安七子」的孔融,還有王羲之、謝安、陶淵明等,他們很多都選擇隱居山林,尋找精神上的理想。不過也有選擇投身官場,譬如阮籍和山濤。
第33集
播出日期:2018.5.12(六)
「世族」與「勢族」;「世族」凸顯他們是某個家族,世代相襲。「勢族」說的是他們在社會上屬統治階層,有崇高聲望,所以又叫做「門第」或者「名族」。東晉時期有四大家族,以王導及後來的謝安最有影響力,他們開創「門閥政治」,與皇權保持一定的平衡。有學者形容,這個是皇權與貴族共治天下的獨特政治格局。
第34集
播出日期:2018.5.13(日)
魏晉南北朝局勢紛亂,有一個大家不熟悉的朝代,叫做「梁」,是南朝的第三個朝代,享祚大約五十年。梁武帝蕭衍是梁朝最重要的一個皇帝,他一方面大力提倡佛教,又重視儒教。梁武帝本身喜歡寫詩,是「竟陵八友」之一。在他治下,《文心雕龍》、《昭明文選》等重要文學作品面世。當時江南地區富庶,秦淮河一帶尤為繁華。錢穆評價他是「南朝一令主」,王夫之說他做到「小康」。
第35集
播出日期:2018.5.19(六)
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北方少數民族,大舉南遷到華北,即是「中原」地區生活,並建立多個朝代,當中鮮卑族建立了北魏,享祚接近一百五十年,太武皇帝及孝文皇帝,希望族人脫離游牧生活,跨越漢胡界限。早於一千五百年前,北魏已有漢胡「一國兩制」,鼓勵共融,而且越做越積極,改姓氏,改籍貫,甚至遷居到洛陽的鮮卑人,死後也要葬於當地,不可以做「鮮卑鬼」。
第36集
播出日期:2018.5.20(日)
象棋棋盤有楚河漢界,一如武帝當時身處的歷史處境,北周與梁朝那樣南北對峙,勢均力敵,情況與八百年前的楚漢相爭很相似。史書記載,武帝宇文邕雖是鮮卑人,但醉心漢文化,推行改革,勵精圖治,時常苦心思慮,如何實現江山大一統,而象棋正正就可以演習,治國用兵之道,於是武帝在朝中提倡象棋,還著書介紹下象棋的方法。由此可見,象棋的「象」是天時地利,包羅萬象的意思,同時亦蘊含了武帝對當時局勢的看法,及統一天下的雄心。
第37集
播出日期:2018.5.26(六)
陳朝最後一個君主是陳叔寶,他特別喜吟詩作對。舞文弄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他不理朝政,奢侈腐化,聽信讒言,連忠心進諫的武將都罷黜,用文官代替將帥。史家後來評說,陳後主的昏庸,是因為在深宮長大,不知民間疾苦。《孟子?告子下》有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似乎是歷史深刻的教訓。
第38集
播出日期:2018.5.27(日)
中國人常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來自佛教中的因果學說,來到中國,亦有「報應」這個說法。佛教自西漢初年,經西域傳入中國,及至南北朝時期,高僧鳩摩羅什來到長安,翻譯三十多部大乘經典,佛教就在中國落地生根。時至今日,佛教中廣為人熟悉的宗派,禪宗,都是在中國創立,這裡可以說是佛教的第二故鄉
第39集
播出日期:2018.6.2(六)
獨孤信是鮮卑貴族,負責鎮守邊關,不過最特別的都是他的女兒。他的長女,嫁了給北周明帝宇文毓,叫做明敬皇后;他的四女,嫁了給當時八大將軍之一李虎的兒子,叫李昺。李昺就是建立唐朝,唐高祖的父親,換句話說,獨孤信這位四女,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媽媽。還有他的第七女,嫁給了楊堅,後來成了隋朝的文獻皇后。就這樣,獨孤家族一門出了三個皇后。
第40集
播出日期:2018.6.3(日)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兩下揚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經略西南,他真正住在長安不足兩年,住在東都洛陽不足四年。他雄心萬丈,同時帶給百姓沉重的負擔。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到後來傾全國之力三征高麗,令舉國上下疲於奔命,為隋的速亡埋下了禍根。隋煬帝一心成就他的大國之夢,建立一番足以與秦皇、漢武比肩的大業,結果卻招致殘暴,奢靡的惡名。
第41集
播出日期:2018.6.9(六)
唐太宗李世民治國政績斐然,其中一個特點是廣開言路,願意聽諫言。他對周邊的異邦民族,採取友善、信任的態度,容許他們的首領帶武器上朝。唐太宗的陵墓中,有十四國蕃君石像,這些包括西域、突厥,朝鮮半島及南亞地區,這些部落首領的石像。這些將領在太宗去世時,曾表示要殉葬,後來以石像代替守陵。李世民以兵變得帝位,即位之後,時刻強調以百姓之心為心。
第42集
播出日期:2018.6.10(日)
我們抬起頭望天看見太陽,就是白天,若果看見月亮,就是夜晚。但如果既看見太陽,又看見月亮,古人認為是異乎尋常的時候。日月當空,這個是中國第一位,亦是唯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所造的新字,「曌」,用來做她自己的名字。武則天打破門閥制度,改革科舉制度,連平民百姓也可以做宰相高官,提拔不少人才。她在位十五年,對社會經濟,文化藝術都作出貢獻,是一個有作為的帝王。
第43集
播出日期:2018.6.16(六)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這首詩,是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李白喜歡飲酒人盡皆知,相傳他寫這首詩時,就是飲到半醉。當時釀酒業空前發達,亦與唐玄宗的盛世大治有關。開元、天寶年間,有吃不完的糧食,儲也儲不完,便拿來釀酒。經濟繁榮,社會安定,造就李白、杜甫這些大詩人,書法、舞蹈、唐三彩,據說連唐玄宗本人也喜愛彈琵琶,文化興盛,一片昇平。
第44集
播出日期:2018.6.17(日)
中國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傳奇的一生,與唐朝國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白居易形容她,「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她一生深受唐玄宗寵愛,最後卻又被他賜死,當中關鍵是天寶十四年,發生的一場叛變。唐朝開國國力鼎盛,威名遠播,後來卻分裂成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生與死,盛轉衰,分水嶺都在於這一場歷時七年,由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軍事叛亂。
第45集
播出日期:2018.6.23(六)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他由宦官擁立,深知宦官把持朝政的禍患。一天,他藉傳聞宮內一棵大樹,夜降甘露,叫宦官去看,密謀一網打盡。可惜事敗,文宗從此被軟禁宮中。文宗後來問上朝一個臣子,我能比得上前朝哪位君主?臣子說比得上堯舜,但文宗看穿這是一個謊言,淚流滿面的說,自己受制於家奴,從此不再上朝,鬱鬱而終。藩鎮,朋黨,宦官,一直困擾著中晚唐朝廷。
第46集
播出日期:2018.6.24(日)
長安古城有三部分,是皇帝住的「宮城」,朝廷所在的「皇城」,及老百姓住的「京城」,中國古代的城市都是四正整齊,有城牆,有城門,有些也頗有名。「宮城」北牆的正中有玄武門,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在這裡,殺死親兄弟,當上皇帝。這件事就是「玄武門之變」。「皇城」南面中央有朱雀門,門外直通朱雀大街,是整座城市的中軸線。這麼重要的一條街,為甚麼叫朱雀呢?原來朱雀即是鳳凰!
第47集
播出日期:2018.6.30(六)
華夏民族對西邊的異族,一般統稱做「羌」。古代傳說,黃帝與炎帝發生衝突,打輸的炎帝走向西部,他的後人就是「古羌人」。到秦漢時期,華夏民族擴張,「羌」人就繼續向西遷徙,遠至青藏高原一帶。在雅魯藏布江一帶,有一支叫雅隆部落日漸壯大,吞併了附近幾個邦國,這個就是吐蕃。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有的「羌」人東遷,融入華夏民族,而吐蕃亦與漢唐時戰時和,關係錯綜複雜。
第48集
播出日期:2018.7.1(日)
敦煌有一座白馬塔,有千多年歷史,背後有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在十六國時,高僧鳩摩羅什坐一匹白馬,將很多重要佛經帶到西域。這匹叫做「天騮」的白馬,來到敦煌就病倒,還托夢給鳩摩羅什,說不能再陪他傳法,叮囑一路珍重,然後化作天上一片彩霞。鳩摩羅什為紀念愛駒,就建造了白馬塔。敦煌是佛教傳入中原的第一站,畫滿珍貴壁畫的石窟,又叫做「千佛洞」。
第49集
播出日期:2018.7.7(六)
第一棵茶樹的種子,在唐朝傳到日本,之後發展成「東洋精神真髓」的茶道。能劇,和服,亦都是源自唐朝的娛樂與服飾。圍棋,就傳去日本和朝鮮。原來現今日本人的主要食物,豆腐,都是中國人在漢代發明,在奈良時代,留學中國的僧侶,將豆腐的做法帶回了日本。最初,它只供貴族和僧侶食用,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唐朝國力興盛,文化,飲食習慣,影響著周邊地區。
第50集
播出日期:2018.7.8(日)
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與沙和尚,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長途跋涉到西天取經。他們四師徒的故事,寫成家傳戶曉的名著《西遊記》。大家都知唐三藏是真有其人,即是唐代高僧玄奘,他取西經也真有其事,在貞觀三年,他二十九歲時出發,四十六歲從天竺返回中原。不過在唐代並非佛教獨盛,而是與道教、儒教互有交鋒,又互相交融,各方都得到長足發展。
第51集
播出日期:2018.7.14(六)
緊隨唐朝而來的「五代十國」中,也有一個「唐」,史稱「後唐」。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是一個傳奇人物,自幼精通音律,經常與伶人一起演戲,還給自己起個藝名叫李天下。他熟知戰略,達成了父親李克用臨終的囑咐,平定中原,消滅後梁。不過他重用伶人,冷落為他上沙場的戰友。李存勖最終亦敗於伶人之手,相傳他死時,有伶人將破爛的樂器放在他身上,點火焚屍。
第52集
播出日期:2018.7.15(日)
宋太祖趙匡胤足智多謀,一生事蹟充滿傳奇色彩,都與酒有關。他原本是率兵對抗北漢,卻在來到陳橋驛的時候,與將士飲酒,第二朝一醒來,士兵黃袍加身,就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除了「陳橋兵變」,還有「杯酒釋兵權」,他就是與戰功最顯赫的將領把酒言歡,在暢飲中,勸他們解甲歸田。到最後,一晚他與弟弟趙光義飲酒,第二朝他就駕崩,成為千古懸案,其中一個說法是,他長年飲酒過度而死。第53集
播出日期:2018.7.21(六)
河南濮陽,在中國歷史中,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地方。相傳造字的倉頡,是濮陽吳村人,倉頡陵亦在吳村西側。濮陽亦與孔子一名弟子,子路有關。濮陽有一個古城遺址,相傳,子路牽涉衛國太子的廢立事件,在當地遇難。濮陽在宋代叫澶淵城,當年宋真宗御駕親征,與遼大軍在澶淵城對峙,最終訂立「澶淵之盟」。宋真宗寫了一首詩,記述立盟的感懷,鑿在石碑上,而今仍在濮陽城內。
第54集
播出日期:2018.7.22(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對社會對國家,都抱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及使命感。北宋多個皇帝都注重文事,朝廷亦先後出現多位出名的士大夫,譬如范仲淹、文彥博、包拯、歐陽修等等。宋仁宗一度重用他們,推行「慶曆新政」。不過朝廷因為不同政見,分為新進與守舊兩派,加上新政觸動既得利益,新政推行不到一年便廢除。
第55集
播出日期:2018.7.28(六)
王安石變法,是宋代朝廷圖強的重要一役。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變法正式拉開了序幕。青苗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這些變法的項目,原本都有良好的目的,但在實施時卻出現問題,譬如青苗法,在地方形成了官方高利貸。變法又調整地主、國家與農民的關係,抑制大官僚及地主,社會上出現罷廢新法的聲音。為平衡朝廷內勢力,宋神宗將王安石罷相,後來又重新任用他,但變法運動在實踐上已失敗。
第56集
播出日期:2018.7.29(日)
「瘦金體」,橫似鶴骨,捺似蘭葉,撇如金針。今日電腦的「仿宋體」,就是由這種挺拔瀟灑的書法,蛻變出來。「瘦金體」是出自一位皇帝之手,他就是宋徽宗,趙佶。趙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原本並無思想準備要做皇帝,儒家經典,歷史典籍都不是他的興趣。歷史學家說,北宋江山,就這樣交到一個藝術家,而非政治家的手上,是一個危險的安排。結果,在他的治下,金人入侵,隨後北宋滅亡。
注:
由於一樓字符爆滿。第57集開始及後每集簡介跳轉到93樓繼續。。
注:
呢輯節目大台後期大執過,同原版已經面目全非。
===========================================================
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嚴禁上傳到在線視頻網站,謝謝合作。
<< 免 責 聲 明 >>
● 下載鏈接 僅供網路測試,無任何販售行為及獲得任何利益。
● 本檔案的提供純為試看或試聽用途,請勿作商業上之用途。
● 請於下載完後24小時內自行將其檔案刪除,請購買支持正版。
● 若私自散佈造成任何法律責任,本人將對以上內容恕不負責。
● 若觀看本人粗製之作品後出現嘔吐等不良癥狀,本人衷心感到遺憾,因為系冇錢賠嘅。保重!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00 才可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