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Bostrom)到技術巨頭埃隆·馬斯克(ElonMusk),我們所熟知的生命可能只是一種複雜的電腦類比。 根據物理學家SabineHossenfelder,這一假說廣為流傳,但物理學家持反對態度。Hossenfelder認為,這樣的模擬世界忽視了自然規律,
因為這樣的世界要麼違背量子力學,要麼依賴于尚未與廣義相對論有關聯的量子比特。
這位來自法蘭克福高等研究所的研究員Hossenfelder說道:“這樣的假說不僅解釋不了任何東西,而且還會把我們帶回神話時代。 模擬假說之所以令人惱怒,是因為它闖入了物理學家的領域。這是對大自然法則的一個大膽斷言,但是忽略了人類已知的自然規律。” Hossenfelder設想了一個場景,其中宇宙由比特組成——就如電腦一樣,依賴於由演算法編碼的有序時間序列。因為沒有量子效應, 所以不能使用經典比特。有充分的理由認定用量子比特構建虛擬宇宙並不可能。 第一個原因,Hossenfelder認為目前還沒有人能夠從量子比特中成功恢復廣義相對論和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基本上, 研究人員認為目前最好的理論是標準模型和廣義相對論,無論是什麼假說,首先需要重現這兩大理論的結果。 Hossenfelder還指出,“程式師”如何防止模擬大腦注意到這些矛盾,還存在疑惑。為此,類比世界將需要能夠預測人腦將提出什麼問題, 這需要關於這些話題的一致性資料。 而“程式師”自己輸入的相關資料來源於自己的環境,那就意味著“大腦不是活在一個模擬世界中”。 Hossenfelder解釋,我們被模擬的想法意味著模擬大腦的數量多於非模擬大腦的數量,這意味著創造者比需創造巨大數量的大腦。 如果“程式師”要創造一個整個宇宙或多個宇宙,將需要在另一個宇宙的一部分編碼整個宇宙,並且類比的一部分將試圖運行自己的模擬。 這種效果就是試圖在很短的距離尺度上再現物理定律,這也不符合我們對自然規律的瞭解。
有冇紅藍藥丸
|